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智己LS7作为上汽集团高端电动化布局的重要棋子,其市场表现可谓一波三折。这款定位中大型豪华纯电SUV的车型,凭借其独特的品牌背景和产品特性,在高端纯电SUV细分市场中试图开辟一条差异化道路。
从产品力角度审视,智己LS7在硬件配置上展现出传统车企的扎实功底。车身尺寸达到5049毫米长度、2002毫米宽度和1784毫米高度,轴距为3060毫米,营造出宽敞的内部空间。特别是其106度IMAX级视野的超大前挡穹顶玻璃,为驾驶者提供了极其开阔的视野体验,这也是其最为突出的设计亮点之一。动力系统方面,LS7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选择,其中双电机版本最大功率可达579千瓦,性能表现相当出色。电池组提供不同容量配置,CLTC续航最高可达700公里以上,满足了用户对续航里程的基本需求。
智己LS7的底盘系统是其另一大卖点,配备了空气弹簧与连续可调阻尼减振器,并搭载了灵蜥数字底盘系统,支持通过OTA升级优化车辆动态性能。高配版本还配备了后轮转向系统,这让车身长度超过5米的大家伙拥有了更为灵活的操控表现。内饰方面,LS7采用了可升降的智慧场景屏和行业首个量产的半幅方向盘,营造出强烈的科技感。而其独有的零重力浮感座椅更是将舒适性提升到了新高度。
然而,智己LS7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却存在一些争议。尽管搭载了英伟达OrinX芯片和高通8155智舱SoC芯片(焕新版已升级为8295芯片),但实际用户体验并不完美。有车主反馈车机系统语音识别不精准,车窗触摸按键不够实用,这些细节问题影响了整体的智能化体验。同时,一些车主还报告了装配工艺方面的瑕疵,如车门异响、充电功率异常等问题,反映出传统车企在转型过程中仍需提升的细节把控能力。
与备受关注的小米YU7相比,智己LS7的差异化优势与劣势更加清晰。在尺寸级别上,智己LS7作为SUV与轿车定位的小米YU7本不构成直接竞争,但考虑到价格区间的重叠,消费者仍可能将两者纳入对比范围。空间实用性上,LS7的SUV车身形态和3060毫米轴距带来了更为宽敞的乘坐空间和727升的后备箱容积,而小米YU7的后备箱容积为678升。性能层面,LS7双电机版本579千瓦的功率输出与小米YU7的235千瓦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出更为激进的性能取向。
智能化是两款车型对决的关键战场。小米YU7凭借其成熟的智能生态互联和人工智能语音助手,构建了独特的用户体验。而智己LS7则配备了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高阶智能驾驶硬件,在硬件预埋上更为激进。充电与续航方面,LS7焕新版采用了准800V高压平台,充电15分钟可增加500公里续航,而小米YU7则是800V平台,两车在续航表现上相差无几,均能突破700公里大关。
纵观智己LS7的市场前景,其机遇与挑战并存。从挑战来看,智己品牌影响力尚显不足,尤其是在面对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品牌时,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基础存在明显差距。同时,智己LS7在过去一段时间销量表现并不理想,2025年5月全系销量甚至跌至两位数,表明确实面临市场压力。而从机遇来看,LS7通过大幅降价,已形成了明显的性价比优势。在30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,能够提供如此配置的豪华纯电SUV并不多见,这为其吸引价格敏感但追求配置的消费者创造了条件。
对于那些注重空间实用性、驾乘舒适性和独特设计,而对品牌敏感度不高的理性消费者来说,降价后的智己LS7确实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择。尤其是其标志性的零重力座椅、超大全景视野和豪华内饰配置,为家庭用户提供了极佳的舒适性体验。
校对 庄武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